不論我們喜不喜歡眼前的物體,眼睛永遠用同一種方式采集信息:視網膜上的細胞捕捉光子,將其中的信息傳遞給大腦,再由大腦還原為畫面。如果物體太小,反射的光子過少,肉眼就無法看清它的結構。這時,我們需要借助顯微技術進行觀察。本文展示的圖片,均是2007年奧林巴斯生物數字成像大賽(Olympus BioScapes Digital Imaging Competition)的獲獎作品,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更有強烈的藝術美感。這些圖片代表了生物研究中較先進的生物顯微鏡技術。
生物顯微鏡的精度也在提高。我們可以在某個特殊蛋白質上做標記,然后利用生物生物顯微鏡跟蹤觀察它在組織里的活動路線;細胞分裂、分化過程中的每個細節,同樣可以一覽無余。研究人員能在強光下快速抓拍,捕捉細胞或組織內的瞬時事件,也能在弱光下觀察細胞內的精細生命過程。隨著顯微技術的創新發展,圖像采集速度與分辨率之間的矛盾將逐步得到解決。 目前,一些顯微技術甚至能觀察較細微的生物結構(同時處理大量觀察數據),這些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我們了解生命的本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光學顯微技術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科學家使用新型熒光標記物和較新基因工程技術對組織樣本進行改造,讓生物顯微鏡中的組織樣本變得五彩斑斕,打開了通往“發現”的大門。榮獲2007年奧林巴斯生物數字成像大賽一等獎的圖片,是研究人員采用一種全新技術——“腦虹”技術拍攝的。通過這種技術,小鼠腦部的各個神經元呈現出各種色彩,清晰可辨,讓我們可以在錯綜復雜的神經網絡中跟蹤分析特定軸突,也可以繪制完整的神經網絡圖譜——對于老式成像技術來說,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用暗視場顯微鏡觀察的復雜的大腦 復雜的大腦: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托馬斯•迪林克(Thomas Deerinck)利用雙光子顯微技術(2-photon microscopy),拍攝到了一塊僅有400μm厚的小鼠小腦組織樣本的精細顯微結構(見上圖),其中綠色的是浦肯野神經細胞(Purkinje neuron),紅色的是神經膠質細胞(glial cell),藍色的則是神經核。
原文地址:http://www.xahaoda.com.cn/news/201121410856.htm
相關文章
顯微鏡下的美麗世界 顯微鏡下的美酒:從威士忌到伏特加 金相試驗(檢驗)的意義 洛氏硬度計與布氏硬度計簡述 光電自準直儀與激光準直儀的原理 熒光顯微鏡詳解
|